2018年福建省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和亮點

【特派記者巫月樺/專題報導】2018年,全省各級各部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的各項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貫徹新發展理念,按照堅持高品質發展落實趕超要求,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統籌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落實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部署,打好三大攻堅戰,新產業新動能加快培育,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發展品質效益不斷改善,全省經濟運行保持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初步統計,全省生產總值3.58萬億元,增長8.3%,高於上年0.2個百分點,其中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3.5%、8.5%、8.8%。

一、產業轉型升級持續推進

1.下大力氣扶持實體經濟。聚焦企業關切,著力降門檻、減負擔、助融資。全年減輕實體經濟企業負擔超過700億元。各類市場主體新增80.7萬戶,增長27.6%。20家民營企業入選全國工商聯發佈的2018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

2.工業生產增速提升結構優化。出臺工業數字經濟創新發展、龍頭企業改造升級行動計畫、培育千億產業集群推進計畫等政策舉措,開展新一輪技術改造專項行動,設立福建省政府品質獎,加強企業服務保障。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1%,增速創四年來新高。供給結構優化改善,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3.9%,高於規上工業4.8個百分點;三大主導產業增長8.3%,其中電子資訊產業增長14.2%。

3.現代服務業創新發展成效顯現。出臺提速提質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行動計畫,加快推進國家和省級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省級現代服務業集聚示範區建設,加快打造現代物流、金融服務、旅遊服務業三大新興主導產業,貨物周轉量、集裝箱輸送量分別增長12.8%、5.3%;本外幣貸款餘額增長11%;“清新福建”品牌持續提升,旅遊總收入增長超過30%。服務業新業態蓬勃發展,全力打造智慧型、便利型、全覆蓋的社區便利服務。

4.創新支撐作用持續提升。出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創新驅動發展試驗實施方案、進一步推進創新驅動發展七條措施等政策,新增高成長企業162家,高新技術企業總數突破3800家。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加快建設,福州、廈門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通過國家評估,龍岩、泉州列入新一批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組織實施一批科技重大工程和專項,電化學儲能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獲批組建,是2018年全國唯一一家獲批的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首屆數位中國建設峰會在福州舉辦,數位經濟規模超萬億元。第十六屆“6·18”海峽項目成果交易會累計對接合同項目6905項,總投資1663億元。

二、需求結構進一步優化

1.投資保持較快增長。積極擴大有效投資,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1%,居全國前列。投資結構在調整中優化,製造業投資增長22.3%,技改投資增長33.8%;民生社會事業領域投資增長較快,文化體育娛樂業投資增長75.3%,衛生和社會工作投資增長51.1%,教育投資增長45.2%。民間投資增長20.6%,對全省投資增長的貢獻率達94.9%。

2.“五個一批”專案和重點專案支撐作用增強。以“五個一批”為抓手強力推進項目建設,強化專案攻堅,實施專案工作正向激勵,截至去年底,全省入庫“五個一批”項目34949個,估算總投資19.98萬億元。1150個在建省重點項目完成投資4737.1億元,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上汽寧德生產基地、福州國家醫療健康大資料中心、廈門士蘭微晶圓製造、福州康乃爾40萬噸/年MDI等項目開工建設。一批重大專案建成或部分建成,南龍鐵路開通運營,福平鐵路全面鋪軌架梁施工,福州地鐵2號線全線貫通,福州長樂國際機場第二輪擴能航站樓投用,ABB廈門工業中心、中鋁銅冶煉、屏古高速公路等項目建成,海峽文化藝術中心投用。一批重大項目前期工作取得突破,雙龍鐵路龍岩至武平段、泉州白瀨水利樞紐獲批。

3.消費基礎性作用得到加強。升級類商品消費較快增長,金銀珠寶、文化辦公用品類、化妝品類商品分別增長19.2%、15.7%、13.7%。網路銷售、農村居民消費等新興領域消費潛力持續釋放,網上商品零售額增長19.5%,鄉村消費品市場零售額增長13.7%。

4.外貿出口穩定增長。積極指導企業用好出口信保等工具應對中美貿易爭端,實施穩定和促進外經貿發展36條措施和9條補充措施。全省進出口總額12354.3億元,增長6.6%,其中出口7615.6億元,增長7.1%。廈門獲批設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石獅服裝城獲批市場採購貿易方式試點。

三、持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

出臺提升營商環境行動計畫和踐行馬上就辦提升福建省營商環境工作推進方案,營造公平市場環境。推進投資審批改革,研究起草進一步精簡企業投資專案前置審批事項的實施方案,推動試行取消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研究試行企業承諾制。公共信用資訊平臺建設進一步完善,“雙公示”取得較好進展,失信聯合懲戒制度初顯威力。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互聯網+政務服務”模式,深入推進省級行政審批“三集中”改革和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試點。推進“一趟不用跑”和“最多跑一趟”辦事清單制度落實,兩清單涉及辦理事項達到總事項的86%。建成數位福建無線政務專網,閩政通APP上線運行,省級移動政務服務平臺、服務能力排名全國第三。推進水、電、天然氣等要素價格改革,全省一般工商業電價平均降低10%,放開競爭性氣源價格,進一步促進市場主體多元化競爭。全面建立省級財政專項資金管理清單制度,加大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統籌力度。深化國企國資改革,健全以管資本為主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開展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開展總會計師委派試點。海絲核心區、福建自貿區加快推進,與海絲沿線國家和地區貿易額增長11%以上,成功舉辦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博覽會、海上絲綢之路(福州)國際旅遊節、世界媽祖文化論壇等活動;積極推進自貿試驗區高品質發展,新推出兩批54項創新舉措,進口貨物“水路提貨”模式、海關創新專案眾創及實施管理平臺等15項為全國首創,9項試點經驗在全國複製推廣。貫徹落實國家新修訂的全國版和自貿區版外資負面清單,成功舉辦第二十屆“9·8”投洽會、海內外閩商回歸專案對接會等重大招商引資活動。新設外商投資企業2419家,實際使用外資305.3億元。出臺進一步促進閩台經濟文化交流合作66條實施意見,深入實施“台商臺胞服務年”活動,為在閩臺灣同胞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待遇。閩台貿易額786億元。福建向金門供水工程正式通水。成功舉辦第十屆海峽論壇、第六屆海峽青年節、2018兩岸企業家峰會年會及獨具特色的祖地文化品牌交流活動。閩港、閩澳合作進一步深化,吸引和鼓勵海外僑胞來閩投資興業。

四、城鄉區域發展更趨協調

推進閩東北、閩西南兩大協同發展區加快建設,梳理、謀劃協同發展區重大項目149個,其中重點協作專案53個,實施分級分類管理,扎實推進。重點區域經濟發展協調推進,福州新區總體規劃編制完成,平潭綜合實驗區開放開發持續推進,廈門海滄、泉州泉港產城融合示範區建設深入實施,原中央蘇區、老區加快發展。海洋強省建設有序推進,海洋生產總值增長10%。出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和加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十條措施。十大優勢特色產業全產業鏈總產值超1.5萬億元。糧食播種面積、總產實現雙增長。創建特色農產品優勢區84個、現代農業產業園526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取得新進展,建成121個農產品產地初加工中心,組建10個果業產銷聯盟及蔬菜供應鏈協會,農村網路零售額居全國前列。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清產核資和農墾改革“兩個三年任務”基本完成。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分別為65.8%、49.2%,比上年分別提高1個、1.4個百分點。推動國家級、省級新型城鎮化試點,繼續探索新型城鎮化路徑,完成15個新型城鎮化試點地區監測評估和15個小城市培育試點鎮考核。有序推進省級特色小鎮創建。

五、三大攻堅戰取得突破

1.有效防範化解重大風險。落實企業信貸風險屬地防控責任,持續做好重點風險企業資金鏈、擔保鏈風險化解處置工作,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持續下降,政府債務餘額控制在核定限額內。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價格保持相對平穩。有效防範和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2018年億元生產總值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同比下降18.7%。

2.脫貧攻堅持續深化。推進山海協作對口幫扶和駐村幫扶,建立產業、就業、資產收益等穩定脫貧機制,大力推進造福工程易地扶貧搬遷,全省有搬遷意願、符合政策要求的貧困人口基本實施搬遷,現行扶貧標準下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基本實現脫貧,2201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已有2050個村摘帽,永泰、泰甯、光澤、長汀、霞浦5個縣退出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

3.污染防治攻堅有力。推進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建成生態雲平臺,推動精准治汙,構建大氣污染區域聯防聯控聯治機制,深化重點行業企業治汙減排,協同控制臭氧和顆粒物污染,建立小流域“掛號銷號”制度,全面消滅劣V類小流域,開展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專項行動,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全面完成,開展土壤污染風險防控與治理修復試點。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取得積極進展,38項重點改革任務均得到有效落實,重點生態區位商品林贖買等18項改革經驗全國交流推廣,形成莆田木蘭溪流域治理、漳州“生態+”模式、泉州綠色開發區、長汀水土流失治理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改革經驗,生態環境品質持續保持全國領先,全省12條主要河流I-III類水質比例95.8%,飲用水水源地達成率100%;九市一區城市空氣品質達標天數比例為95%;森林覆蓋率66.8%。

六、民生保障繼續加強

27件省委省政府為民辦實事專案全面完成年度目標任務,完成投資821億元,占年度計畫投資的150.3%。民生相關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為77%。城鎮新增就業59.8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108.7%;城鎮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17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4.3萬人,均超額完成全年10萬人、3萬人的目標任務。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121元、17821元,均達到或超過年度預期目標。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學前教育普惠率達73%。義務教育大班額占比降至3%以下,比上年下降超過1.2個百分點。繼續組織實施達標高中全面複評,全省普通高中達成率80.7%。實施省級示範性現代職業院校建設工程,全省中職學校達成率100%。雙一流建設成效初顯,福建省高校26個學科進入ESI(基本科學指標資料庫)前1%,比上年增加5個。加快補齊兒科、產科、精神科床位建設短板,全省新增產科床位1021張、縣級醫院兒科床位1260張。持續推進高水準醫院、高水準臨床醫學中心建設。推進國家級健康醫療大資料中心與產業園試點工程建設。強化“三醫聯動”,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效果評價考核連續三年位列全國第一。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鼓勵引導社會資本投資養老服務。成功舉辦第七屆福建藝術節、第十一屆海峽兩岸文化產業博覽會。繼續完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成一批市縣級檔案館和廣播電視高山發射台等城鄉廣播電影電視公共服務設施。建成一批國家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利用設施、旅遊基礎設施、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校園和社會足球場地設施等專案,有效提升群眾文化生活服務品質。

游勝鈞;游胜钧;指動傳播科技;指动传播科技;指傳媒;指传媒;華民通訊社;华民通讯社;民生新聞網;民生新闻网;游勝鈞;游胜钧;指動傳播科技;指动传播科技;指傳媒;指传媒;華民通訊社;华民通讯社;民生新聞網;民生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