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第十五屆海峽論壇

▲活動現場畫面

犀壺相贈 共創新局《海峽兩岸工藝發展合作備忘錄》在廈簽署

【特派記者劉世鑫/廈門報導】以「匠藝」為媒,講好閩台故事。百年來,兩岸工藝大師堅持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己任,堅守藝術理想、藝術追求,守正創新、兼容並蓄,不斷推動兩岸優秀傳統文藝交流互鑒和傳承發展。這既是中華傳統工匠精神的創新傳承,也是兩岸同胞走近走親的生動縮影。

▲活動現場畫面

海峽兩岸同根同源,為推進工藝文化發展,助力海峽產業高質量發展,促進福建廈門工藝產業與台灣工藝元素深度融合。85日下午,在廈門台辦、台聯的指導下,海峽同根藝術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攜手台灣頂極工藝協會,聯合簽署了首份《海峽兩岸工藝發展合作備忘錄》,將開展對中國傳統工藝深度的對接與融合,從推動文化交流、IP孵化、產業融合的角度出發,建立「產、學、研、用」全面合作關係。當天,廈門市台港澳辦公室原副主任、二級巡視員謝永福;廈門市台聯黨組書記張勁秋;廈門市台聯聯絡處處長周海霖;海峽同根藝術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學明;台灣頂極工藝協會會長廖勝文、副會長陳金旺;中國國家博物館藝術品鑒定中心原主任、研究員岳峰;中國非遺設計研究院副院長、福州大學工藝美術研究院院長潘尤龍;中國非遺藝術設計研究院研究員、廈門市工藝美術協會執行會長王玉峰;中國輕工高級雕塑師陳沿淼等嘉賓出席觀禮。

開啓「師帶徒」傳承模式

為兩岸青年工匠創新創業搭台

▲犀壺相贈 共創新局《海峽兩岸工藝發展合作備忘錄》在廈簽署

▲犀壺相贈 共創新局《海峽兩岸工藝發展合作備忘錄》在廈簽署

在簽約儀式現場,海峽同根藝術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學明、台灣頂極工藝協會會長廖勝文,共同簽署了首份《海峽兩岸工藝發展合作備忘錄》,台灣頂極工藝協會副會長、工藝匠人陳金旺以陶藝作品《犀牛與茶壺》相贈,犀諧音「惜」,壺代表「福」,寓意「惜福」,希望兩岸珍惜傳統工藝,攜手開創新兩岸工藝合作新局。

在簽約儀式現場,海峽同根藝術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學明、台灣頂極工藝協會會長廖勝文,共同簽署了首份《海峽兩岸工藝發展合作備忘錄》,台灣頂極工藝協會副會長、工藝匠人陳金旺以陶藝作品《犀牛與茶壺》相贈,犀諧音「惜」,壺代表「福」,寓意「惜福」,希望兩岸珍惜傳統工藝,攜手開創新兩岸工藝合作新局。

▲活動現場畫面

作為受贈方,海峽同根藝術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學明指出,海峽兩岸工藝同根同源,為推進工藝文化發展,助力海峽產業高質量發展,促進福建廈門工藝產業與台灣工藝元素融合,共建合作備忘錄刻不容緩。「接下來,我們將持續推動開展兩岸交流活動,開闢宣傳推廣渠道,為台灣工藝師提供創作場地、創業扶持、產學研合作機會,為兩岸工藝事業發展,培育青年人才,孵化優秀作品和合作項目。」李學明還透露,將聯合兩岸工藝匠人、行業專家等,制定《兩岸陶瓷、漆器的產品行業標準》,預計於年內發佈,進一步推動兩岸工藝事業融合走深、走實。

「第十五屆海峽論壇餘音繞梁,首屆兩岸民間手工藝大師精品展圓滿舉辦,鼓舞人心。以台灣頂極工藝協會為首的21位工藝師,與大陸工藝師攜手展出近200件精品,並開展論壇,兩岸工藝師共話發展困境與前景,是一次相當成功的交流。」台灣頂極工藝協會會長廖勝文告訴記者,此次合作備忘錄的簽署,將推動兩岸匠人以師帶徒的方式,讓傳統文化在青年人中傳承,並倡議海峽兩岸藝術家輪流開展每年一次的傳統技藝交流活動,搭建海峽兩岸文藝交流橋梁,促進海峽兩岸文化深度融合。

▲活動現場畫面

福州大學工藝美術研究院院長潘尤龍表示,繼今年6月在廈門舉辦的第15屆海峽論壇——首屆同根文化藝術節後,這次備忘錄的簽定將更好地推動兩岸文化藝術的交流,助力海峽兩岸傳統工藝美術產業高質量發展,促進民間藝術文化交流與產業融合,建立產、學、研全面合作關係,再一次的行動,對於兩岸一家親、扶持工藝美術產業共同發展,具有深遠意義。

「閩台兩岸有很多共通之處,同根同源的工藝文化交流,可以推動兩岸有更多的話語、共通的思想,通過思想碰撞,我們可以讓中華藝術瑰寶發揚光大。而老一輩的手藝人手上的絕活,也要讓年輕人接班下去,不管是從台灣島內的工藝匠人帶大陸的新工藝匠人,還是大陸的老工藝匠人去帶台灣的新工藝匠人,這對於我們兩岸文化的傳承,都是一個非常好的模式。」廈門市台聯黨組書記張勁秋表示。

▲犀壺相贈 共創新局《海峽兩岸工藝發展合作備忘錄》在廈簽署

以「匠心」講好兩岸故事

讓「創藝」引發兩岸共鳴

工藝品,可以是櫥窗里昂貴的「藝術品」,亦可以是老百姓觸手可及的「生活用品」。從兩岸匠人的「工藝」交流中,如何講好閩台故事,如何創作出引發兩岸民眾共鳴的作品,拉近兩岸之間的情感,兩岸的專家和工藝匠人有自己的獨特看法。

「不管是陶瓷、漆器,其實這一切都是發源自我們中國,既需要我們守正,更需要我們創新。陶藝千人千面,你的陶藝有什麼樣的故事,要傳達給觀眾什麼樣的理念,這些很重要,尤其是以兩岸文化為題材的作品,要有自己的符號和思考。」從事陶瓷雕塑藝術的台灣頂極工藝協會副會長陳金旺認為,挖掘在地文化開展創作是非常有意義的。他以近期創作的「犀牛」系列作品為例,這既是只充滿「犀望」(諧音「希望」)的犀牛,組合一對之後又寓意著兩岸可以「犀手」(諧音「攜手」)圓夢,促進相互的融合。

「所謂生活藝術化,藝術生活化」,就是把高雅藝術和實用藝術結合起來,越是接地氣,大家能夠喜歡,特別是年輕一代喜聞樂見的作品或者交流活動,更容易增加兩岸的認同感。」中國國家博物館藝術品鑒定中心原主任、研究員岳峰表示,「生活化」的文創產品,既有傳統的工藝之美,又兼具現代的時尚審美,這些帶有實用性的「工藝品」,與兩岸年輕人的生活息息相關,更容易讓大家接受,拉近彼此之間的情感距離

海峽論壇第六屆兩岸基層治理論壇在廈舉行「攜手培育鄉村工匠 共創兩岸美好未來」

【特派記者巫月樺/廈門報導】由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和福建省政協主辦的第十五屆海 … 閱讀全文

第十五屆海峽論壇「媽祖文化活動周」16日莆田湄洲島隆重開幕

【特派記者巫月樺/廈門報導】以“中華媽祖情  兩岸一家親”為主題的第十五屆海峽論 …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