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腸症女嬰反覆感染 小腸延長迎新生

短腸症女嬰反覆感染 小腸延長迎新生

【記者蔡岳宏/專題報導】小女嬰A出生14天時出現膽汁嘔吐、體重下降,因腸阻塞,接受手術,病理報告顯示為大腸神經節減少症,因此置入中心靜脈導管,後來進行腸切除及大腸造瘻手術,但靜脈導管造成反覆感染、各處血管栓塞。成大醫院小兒外科醫師賈書悌表示,A女孩11歲時接受小腸延長手術,目前成功贏回腸道自主。

短腸症反覆感染 患者腸道功能喪失

賈書悌提到,病患因中心靜脈導管感染而重新置放多達17次,血管攝影檢查顯示,雙側外頸靜脈、內頸靜脈、股、髂外及上腔靜脈等深部血管都栓塞。

腸道為人體吸收養分的唯一且必要器官,賈書悌指出,當腸道因腸扭轉、壞死性腸炎、先天性巨結腸症等疾病或意外造成大量或全部損失時,人體無法經由口腔進食吸收足夠營養,必須經由靜脈注射營養維持生命,即稱為短腸症。病患也易因併發症住院、反覆手術、檢查,甚而造成患者腸道功能完全喪失及死亡。

小腸延長手術 贏回腸道自主權

A女孩在11歲時接受小腸延長手術。3年後追蹤檢查,幾乎不須使用靜脈營養下,體重維持32公斤、BMI值約18。近1年來體重穩定上升,長高約6公分,骨質密度較術前改善約20-40%。

賈書悌表示,A女孩如今贏回「腸道自主」,不需再依賴全靜脈營養及胃造瘻灌食,得以經口進食吸收足夠營養,恢復腸道自主,因此能體驗出國、游泳、泡溫泉等活動,展開新的人生視野,努力與社會接軌。

「4No1R1S」照護準則 降低感染率

施行自體小腸延長手術前後,短腸症的小朋友大部分需要靠靜脈營養維持生長,長達數年、甚至數10年,卻又苦於中心靜脈導管的反覆感染。賈書悌解釋,依據短腸症人工血管的特性及居家需求,發展出中心靜脈導管人工血管「4No1R1S」照護準則。

「4No1R1S」包括「No air」:人工血管中無氣泡;「No blood」:人工血管不回抽(血);「No dead space」:扎針螺帽做好完全消毒;「No dust」:在扎針期間不碰觸窗簾及談話,避免落塵及噴沫;「Repeat」:重複3次以酒精及消毒溶液徹底消毒扎針部位,以達無菌。「Skin intact」:依據皮膚狀況,交替使用不同敷料,力求維持皮膚完整性。

2012-2018年統計,依「4No1R1S」準則照護的患者感染率為0.104/1000天,遠低於過去短腸症兒科患者中心靜脈導管平均2-13.6/1000天感染率,也低於近3、4年內發表文獻的感染率。

【延伸閱讀】PM2.5無孔不入 對抗自由基「這個」很重要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103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1036/更多健康資訊

短腸症女嬰反覆感染 小腸延長迎新生

游勝鈞;游胜钧;指動傳播科技;指动传播科技;指傳媒;指传媒;華民通訊社;华民通讯社;民生新聞網;民生新闻网,健康醫療網,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新聞游勝鈞;游胜钧;指動傳播科技;指动传播科技;指傳媒;指传媒;華民通訊社;华民通讯社;民生新聞網;民生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