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返鄉—陳Mark自我評估的過程

青年返鄉—陳Mark自我評估的過程

 

機會不是給準備好的人而是給有勇氣的人

 

北漂青年陳Mark結束八年的工程師生涯,毅然決然回到家鄉發展,是什麼原因讓他有做改變的勇氣?而返鄉後又遇到什麼困境?在這些自我評估的過程,可做為其他青年的借鏡,從中看到未來的希望,花蓮不是又老又窮,未來將可能有更多青年返鄉,回到這片土地成家立業生活著。

 

陳Mark是花蓮土生土長的小孩,像一般人一樣大學就到外縣市求學。畢業於國立虎尾科技大學機械設計系,爾後順理成章到了英業達擔任機械工程師,並在業界逐步升遷。隨著年資一年年的過去,看著前輩們的背影,也預想的到十年後的自己會是什麼模樣,一位同鄉的主管曾說過:這輩子可能要到退休後才有可能返鄉生活,原因是花蓮並沒有適合他的工作以及付出高薪的待遇。陳Mark心想,或許北漂的青年,每個人都想回來,但現實是回不來。看看自己現在,已過了三十而立的年紀,開始思考自己的未來,這期間自我評估的過程,使陳Mark人生下了重大決定。

 

陳Mark返鄉思考的評估有三點:第一,現在31歲十年後的父母年近70歲,那時候自己是40歲,屆時父母是要接來北部還是回到家鄉生活?自己若慢十年回去,面對家鄉的環境會更加陌生,這幾年來已感受自己的朋友數呈現急速下降,再不回去生活可能連鄰居都不認識。第二,台北教育費用高,在花蓮可以住自家省房租費且花蓮還有各項幼兒教育補助及免費營養午餐。第三,離開花蓮這些年,看著房價不斷上漲,真的不誇張將近漲了兩倍EX.從400萬到800萬,若再慢點回鄉,在外賺到的錢可能都跟不上房地產上漲的速度。考量以上種種,返鄉就成了可能的選項。

 

陳Mark回想當初的決策,不知不覺返鄉已兩年多了,回來時曾在台泥當工程師、創業做裝潢設計不過都收支不平,最後在網路上找到一個北部徵人派駐在東部的工程師,終於能在家鄉安頓下來。這些過程仿佛昨天才發生,從一開始的茫然不確定到現在能隨遇而安,心中真是五味雜陳。他說:在花蓮除了工作難找,還看到又老又窮的花蓮出現斷層。城鄉差距的老人無安全感,年輕人又不在身邊,留有幼兒給老人照顧,年輕人北上就業,而這些老人只能向政治人物靠攏,但地方和都市不一樣,忽視政見還被人情綁架,所以在尋求政府資源時往往成為政治人物固樁的對象。

 

陳Mark說:青銀共生模式讓我看見地方問題正在被解決,有的年輕人可以和老人溝通,使得有資源的老人授權年輕人去做,幫助年輕人進而成為良性的循環。年輕人有衝勁有活力,可以和老人互相合作。現在回到這片土地,要從自己開始做起,他選擇從教育著手,今年先當國小的家長會長,透過學校爭取資源讓城鄉差距可以少一點,定時舉辦孩童才藝班並藉由網路科技翻轉教育。他也發現,花蓮除了農業外,還有IT產業、設計、機械等等的工作都很缺人才,而往往這些工作都是可移動性的,只要一台筆電就能在外工作,可預想未來的花蓮,在政府生育補助下,若同時花東基金在青年返鄉創業或就業的政策能深根,將能讓花蓮擺脫又老又窮而成為人人嚮往的移居天堂。

 

游勝鈞;游胜钧;指動傳播科技;指动传播科技;指傳媒;指传媒;華民通訊社;华民通讯社;民生新聞網;民生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