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TAIPEI DANGDAI Art & Ideas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記者張玉泰報導】
大象藝術以《象外之象》為主題,參與 2023 年第四屆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5月 12 日至 5 月 14 日,將於台北南港展覽館展位 E14,集結 13 位來自不同國籍 的藝術家分別為東方畫會的抽象藝術先驅 Weibor Chu 朱為白(Taiwan)、台灣重要 雕塑家 Hsite Sung 宋璽德、台灣跨領域裝置團隊何理 WHYIXD 與花藝藝術家王楨 媛 Queena Wang 與知名的國際大師如藝術家:Richard Serra 里查 · 塞拉(America) 、 Roxy Paine 羅克士‧潘尼(America)、Orazio Bacci 奧拉齊奧‧巴奇(Italian)、 Bernard Aubertin 伯納德‧奧貝坦(French)、Bente Skjøttgaard 蓓特‧絲珂約特迦德(Denmark)、Franco Mazzucchelli 弗郎克‧馬朱伽立 (Italian)、Didier Boussarie (French) 迪迪埃‧布薩里、Koh San Keum 高山琴 (Korea)、Masayuki Tsubota 坪田 昌之 (Japan),共同展出時間跨度從 1967 年至 2023 年期間多樣風格之立體與平 面作品,透過純粹的物質性與不可預期的狀態,在大自然與工業生產的抗衡中, 大膽的將媒材帶入新的視野,挑戰環境與未來生存之議題,藝術家們以抽象鮮明 的個人語彙,在傳統的基礎上,創造新的形式,於創作路上帶領觀者,尋找澄明 之境,象外之象之路。 由THE ART ASSEMBLY統籌的國際藝術博覽會品牌:「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TAIPEI DANGDAI ART & IDEAS」於今年5月再次登場,2023年邁入第四屆的博覽會計有海內外90家畫廊參與,在四大展區/主題下,開展出新的交流可能。

「大象藝術空間」創辦人 鍾經新理事長 (右) Taipei Dangdai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共同創辦人暨聯合總監任天晉Mr. Magnus Renfrew、(左) 大亞洲藝術聯盟協會理事長暨大象藝術空間館創辦人鍾經新

薈萃東西方的90家畫廊中,僅有12家來自臺灣,顯見「台北當代」聚焦「國際交流」的展會主軸。此次,我們榮幸邀請參與其中的「大象藝術空間館」鍾經新女士與我們暢談這次參展的期許,並分享她身為畫廊領導者、藝術藏家及協會理事長等多元角色的藝術觀點。

藝術版圖開拓,國際視野的養成與實踐

連續兩年參展「台北當代」的大象藝術空間館,對於熟悉藝術圈的人而言,或許並不意外,因為十幾年前大象的藝術足跡早已遍及瑞士巴塞爾、邁阿密、洛杉磯、紐約、馬德里、倫敦、摩納哥、韓國光州等地,足以證明其畫廊的品牌身價與實力。2007年,鍾經新在臺中成立大象藝術,短短三年便已踏上國際市場,在與國際藏家、藝術家的深度交流下,培養出她既敏銳又獨到的國際視野。

一路走來,鍾經新和大象藝術藉由持續不斷的步伐調整,拓展了畫廊的藝術版圖與多元性。鍾經新分享,其經營理念不僅要從「藝術史中挖掘藝術家」,也期盼藉由她的推廣,讓更多極具才華的新生代藝術家,有機會進入藝術史的記載。樂於挑戰「不可能」的她,深知身為開創者的困難,長年來不斷奔走海內外積攢能量,匯流多方資源,一筆一墨地為臺灣的藝術與畫廊書寫出嶄新篇章。

因此,她在卸任中華民國畫廊協會理事長後,延續其長年培育藏家的主張,著手成立了臺灣第一個集合藏家與藝術家的「大亞洲藝術聯盟協會」,透過新形態的聯盟形式,持續推展藝術的影響力,至今,已有近90餘位會員的響應。

(右) Taipei Dangdai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共同創辦人暨聯合總監任天晉Mr. Magnus Renfrew、(左) 大亞洲藝術聯盟協會理事長暨大象藝術空間館創辦人鍾經新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的企圖與推廣-創新形式的挑戰2023年「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TAIPEI DANGDAI ART & IDEAS」,鍾經新帶領的大象藝術集結12組藝術家作品,匯集廣泛的創作視角,媒材橫跨繪畫、雕塑、裝置等不同類型,以《象外之象》為主題,呼應大象豐富、多元的品牌形象。

攤開這次大象的展品名冊,作品大部分來自鍾經新長年於國際博覽會中尋獲的個人收藏,彰顯出其身為藏家的豐厚實力。同時,她也不忘畫廊主的身分及任務,藉此將大象的兩組臺灣藝術家推上國際舞台,期待能激盪出不同的可能性:分別為藝術家「宋璽德」的雕塑創作,以及由藝術團隊「何理 WHYIXD」與花藝師「王楨媛Queena Wang」融合「人造物與植物」的實驗性裝置藝術。

「藝術圈的人,可能對於何理還不太熟悉。」談及和年輕團隊「何理」的合作,鍾經新如此表示:「2011年成軍的何理,跳脫一般藝術家的發展途徑,從藝術的邊緣與交界作為起點,再一步步地進入到藝術的核心,但這並不代表何理的作品就不具國際視野與藝術價值。」鍾經新並且分析,何理具潛力的藝術特質包括其作品的完整性與細膩的品質、勇於媒材的嘗試與創新、不受藝術框架及規則綑綁的精神等,並在2020年成為北美館X-site計畫第一個奪得首獎的「非建築」團隊,驗證了她獨具慧眼的美學觀點。

(由左至右) 何理互動WHYIXD創辦人 葉彥伯、大亞洲藝術聯盟協會理事長暨大象藝術空間館創辦人 鍾經新

以何理這次在「2023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TAIPEI DANGDAI ART & IDEAS」的展出作品《 Alive # 1:Beyond the Edge 》為例,靈感來自「城市地景」,團隊企圖將「日常」中內化的空間與時間,透過「人造物與植物」的實驗,突破過去多以科技、機械媒材作為元素之創作取向,重現日常的有機性流動,帶領觀眾覺察其中潛藏的詩性美學,這種大膽的創作方式,恰如其分地呼應了鍾經新口中「何理那種不斷挑戰、實驗的創新精神」。

國際視野的在地化,以藝術為畢生志業

回顧超過30年的藝術生涯,鍾經新細數其間各階段的心得,她從藏家身份進入到藝術界,經歷了臺灣畫廊產業的龍頭代表-畫協理事長四年的經驗,及進階到大亞洲藝術聯盟協會理事長的藏家代表,她在推廣藝術上絲毫不顯疲態。凡事親力親為的鍾經新,靈活地轉換藝廊領導者、藝術藏家及協會理事長等多重角色,也為她贏得藝術圈內的肯定與信任,這一切源自於她不服輸的堅毅性格。

「我喜歡接受挑戰,凡是被認為不可能的,越能激起我的動力。」因此,她在中華民國畫廊協會理事長任內,每年為Art Taipei定調出不同的當代藝術主題,更擘劃出版「臺灣畫廊·產業史年表」,讓展會除了作為藝術展售的交流外,更具論述性與深度,打開藝術展覽的影響力與討論度。

在這條充滿挑戰的藝術道路上,她仍不斷精進與學習,樂於接受新事物並正面迎接新科技的發展與挑戰,鍾經新認為:「藝術最重要的是保持你自己的鮮活度,你跟這個世界不能脫軌,才能有創新的活力。」──這樣的心態,也反應在她身為畫廊經營者的思維,透過一次又一次的與新生代藝術家的交流和互動,建構出更多元的當代藝術視野。

鍾經新對藝術流露的自信神情,是整場談話過程中最貼切的註記,她為藝術家們的靈光之作提供了舞台,在掌聲響落的同時,時而扮演著導演角色,提供支持與引導;時而化身為觀眾,竭力為藝術喝采。未來,可以想見,我們仍能在當代藝術的不同場合,看見鍾經新從容地踏著輕盈步伐,在藝術的道路上持續留下前行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