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鄉長陳吉基歡迎大家蒞臨泰安一同歡慶原住民日(圖/苗栗縣泰安鄉公所提供)

112 年泰安鄉原住民族日紀念活動

【特派記者邱芮豫/ 苗栗報導】從「番」到「高砂」到「山胞」到「原住民族」回顧台灣的歷史,原住民族曾被歷代統治者賦予不同的名稱,例如清朝時期,稱原住民為「番」,其中服政府之教化者稱為「熟番」,未服教化者稱為「生番」;日治時期,稱原住民為「蕃」或「高砂」,國民政府則稱為「山胞」。這些名詞均帶有濃厚的歧視意涵,是被汙名化的符號。因此,在 1984 年起,原運人士主張將山胞正名為「原住民族」,期藉由此一嶄新的原住民自己決定的名稱,作為自我認同及擺脫汙名的起點,原住民族正名運動激發出原住民族強烈之自我認同,也獲得社會各界關注原住民權益者的支持,1994 年 8 月 1 日,總統令修正公布第三次憲法增修條文,終於回應原住民族十年來的訴求,將「原住民」入憲,也正式將戰後以來沿用 40 餘年之「山胞」正名「原住民」,山胞的舊時代於焉結束,原住民的新時代就此展開。

為了紀念這一段歷史,行政院在 2005 年 6 月 15 日召開第 2944 次院會時,通過「紀念日及節日實施條例」草案,明定每年 8 月 1 日為「原住民族日」,以紀念原住民族在 1994 年 8 月 1 日正名成功,並表達政府重視原住民族地位與權益之意義。爭取正名除了爭取自治及土地等核心的固有權利之外,透過正名為「原住民族」,要求國家認同原住民族才是這塊土地的主人,並正視原住民族在臺灣的特殊地位。原住民族日不僅是紀念原住民族正名的歷程,也要感念原住民族長期以來對於國家的貢獻,並希大家都能尊重並喜歡原住民族的文化。本所今年為響應原住民紀念日活動,訂於 112 年 8 月 5 日(六)辦理「112 年泰安鄉原住民族日紀念活動」,邀請苗栗縣內外多元族群團體及街頭藝人前來表演,有原住民、客家及漢人等多元族群,此外,現場準備特色風味餐美食饗宴,一同歡慶原住民族日,活動精彩可期。

陳鄉長期許 8 月 1 日原住民族日之際,民眾能真誠回顧並面對「山胞正名為原住民族」這段歷史,展望未來,讓我們繼續努力,共同為打造台灣成為多元文化、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