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胞丁肇辰:北京教書16年,助推兩岸青年設計師交流(圖/精彩臺灣)

心安之處即是家(一)臺胞丁肇辰:北京教書16年,助推兩岸青年設計師交流

【特派記者劉世鑫/北京報導】近年來,大陸出臺不少惠臺政策,越來越多的臺灣同胞選擇來到大陸追夢、築夢、圓夢。

他們的故事和經歷,也為更多臺胞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即日起,光明網聯合北京市臺辦融媒體中心推出「心安之處即是家」系列短視頻。

內容聚焦30位生活在大陸的臺灣同胞,通過鮮活的人物、真實的經歷、生動的表達,記錄臺胞融入大陸、紮根大陸的印記,全景呈現大陸臺胞的工作生活故事,展現兩岸同胞血脈相連的真情實感。

今天,我們聚焦第一位人物——丁肇辰。

▲臺胞丁肇辰:北京教書16年,助推兩岸青年設計師交流(圖/精彩臺灣)

我來北京服裝學院已經16年了,從2007年到現在這16年當中,我都在負責新媒體系的主要工作。雖然我是在新媒體系工作,但是其實我大量指導學生的設計方向,很多都是圍繞著我們的生活,而不是只有單一一個數位媒介這一塊。

比如說,我曾經指導過學生做一個跟老人失智症相關的一個設計課題,叫懷舊書法日曆,幫助提升他的認知能力,加上數位媒體的內容,比如說,我們讓他掃二維碼唱歌,掃二維碼看視頻,掃二維碼跟其他人互動,這個課題當時獲得非常多的反響。

▲臺胞丁肇辰:北京教書16年,助推兩岸青年設計師交流(圖/精彩臺灣)

我也關注我們的生活方式裏面健康這一塊,我們有一個課題組叫做都會寢室,曾為了失眠患者製作45道幫助他們解決失眠的菜譜。像這種設計其實都是圍繞生活方式。設計圈有一個概念叫Design Thinking(設計思維),就是通過設計師的角度,去思考任何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所以說,設計師現在解決的問題,不僅僅是我們想要設計一個產品。一個服務的產生,也有可能通過設計的方式去完成它。

像我高中之前是在臺灣,然後大學跟研究生是在美國跟歐洲,我後來又回臺灣工作。在臺灣教書,然後在北京生活,因為有這麼便捷的兩岸交流機制,才讓我有機會在這邊落地那麼久時間,在學校教書教了16年。

我在過去的8年里,在北京設計周舉辦了一個活動:設計馬拉松,這都是學校大力支持我來完成,我實際上受益這個部分。

在推動兩岸交流上,很早以前我在北服的時候,就一直在執行兩岸學術交流這一塊工作,一直到現在我都還在做這個事情。

這兩個方面的學術交流,我做起來得心應手,而且讓我覺得比較有意義,能夠讓兩岸年輕設計師互相接觸的機會更多,讓兩岸的學生彼此能夠更瞭解。

心安之處即是家,我希望未來能夠助推兩岸青年設計師,更多地了解北京的優秀文化資源。也希望這些資源能夠幫助你們,在拓展你們的設計領域、邁向全球的進程當中,有更多的支持和合作。最後,也希望大家有機會來北京服裝學院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