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科技大學美術館 精•彩~工筆的時代風華面向展

【記者粘超程/彰化報導】建國科技大學 美術館 許文融館長特別策劃了當代工筆七人展「精•彩~工筆的時代風華面向展」,以工筆重彩、精密精細為主,結合七位以不同工筆線條、風格面向為主軸,邀請知名的七位藝術家,共同參與這個「精•彩」聯展。冀希藉由這些藝術家各自不同風貌的創作表現,研究,希望從思想、技法、內容等的深入探討,做一番實質性的比較與對話。
開幕式邀請 新一代音樂家,陳為霖以小提琴表演 揭開序幕!他目前就讀美國Colburn 音樂學院大四(全額獎學金),是台灣全國音樂大賽比賽特優第一名,更是國際音樂比賽的常勝軍。2023年九月至日本參加「第七屆國際小提琴大賽」更是 榮獲 銀獎 (獎金75萬 日幣)。
來自日本工筆畫家土光洋子老師,台日藝文風情.綻放台日藝術美,此次受台灣方策展樂祖豪先生因緣際會與建國科大美術館舉辦台灣六位工筆畫家共同聯展-『精•彩~工筆的時代風華面向展』。土光洋子老師來台有多樣豐富的工筆畫知名作品,如:「娘道成寺」、「蛍」、「横笛」、「夕涼み」、「緑陰」、「夏衣」、「琵琶乙女」等七件工筆畫作品一同榮幸在建國科大美術館展出,土光洋子老師畢生作畫的風格每一筆神韻工筆暨筆畫細緻,將每一幅畫綻放經典神韻藝文之美。土光洋子老師謝辭:『此次感謝樂祖豪先生引薦與台灣彰化建國科大台灣工筆六名畫家一同聯展,促進台日工筆畫交流藝術風格』
侯憲堂老師創作緣起:人的思想意境是隨著生活閱歷,不斷的豐富人生,在創作的道路上,年紀的增長,所經歷的酸、甜、苦、辣,塵世情怨,也一樣是在美麗的圖畫上留下痕跡。在創作的道路上,不是只有一種技巧的表現,最重要的是個人獨有生活思維給了畫作無限的生命,畫家有什麼的生活背景,就會產生什麼樣的故事繪本,從事美術繪畫以來,筆者不斷的學習諸家名師的技法,也不斷的臨摹古今名畫,透過對前輩先進的學習,磨練了傳統的基本功夫,也試著去端摩前輩們創作時的思維,用以改進自我的想法。學無止境,創作也沒上限,用自己的僅有能力不斷不斷的挑剔自己,每個時期的用功,都能再為下個時期豐富畫囊,不是在追求外在的虛名,但確實給了自己創造了很多快樂的人生,從走進山水畫的世界裡,生活有如出世般,心靈時常幻遊的山川虛無之地,給世界再造一個世界,也給自己安置一個沉靜修行空間,不是努力創作,而是在尋找一個靈魂歸宿的畫面。
沈建龍老師的創作理念:工筆畫又稱重彩畫,漢代作為器物或其他實用性布料的裝飾圖案,魏晉南北朝轉為佛道造像的設色用,唐人將之運用於宮廷人物繪畫,在宋代以前多由礦物顏料進行設色,元後文人畫盛行,轉為淡雅,但以人物和花鳥為主要內容,在今日電子媒體傳播出來的畫面,已經完全不受限內容,藝術家可以不拘泥創作題材、內容甚至各種技法均可使用,純粹的思維已經被複雜的社會視為保守落伍,伸而言之工筆畫應不限定於某形式。個人對工筆繪畫嚐試傳統、近代、當代的題材與構圖,多元的創作在於方便尋求外在視覺美感與內在精神感受的舒發進行筆、墨、色的表達。
許文德老師創作自述:他個人喜愛從雨、幽、寒、靜、動之中,尋找創作的靈動,構圖力求意境深遠,氣韻生動,層次分明,畫面雅緻,忠於自身所觀、所思,期工而不匠不呆,使應物象形 得以豐厚飽滿,空間距離感得以彰顯,氣韻層次得以呈現,氣場精神得以貫通。在作品創作完成之際,仍須賦予作品的靈魂,整體情境、情感之表現,營造出不同於自然美的藝術美。創作就好比一首歌,歌曲屬性有抒情、搖滾、繞舌等眾多歌體,藝術創作這條路亦然,一路走來以工筆中帶寫意,精緻的繪畫風格跟自己個性比較契合。
徐華嬬老師擅長的工筆畫作品的主題『任女』的畫風特別是創意很好~總有花開花落這般片刻的韻事和溫暖體貼的情趣~觸動華嬬思緒萬千然後進入創作中找尋屬於女性瑣碎生活的痕跡。她有著台藝大科班出身的實力其畫功基礎很好,和自己人生不同階段的領悟,畫作一幅幅微妙微俏的美麗作品
很多人說她的作品風格已經稀有了,古典中的古典、細緻中的細緻、寧靜中的寧靜,尤其是這次展出作品中的人物、表情、姿態或賞花或看書,還是坐姿、表情、眼神都呈現出華嬬在美麗園子裏的歲月靜好、閒適自在的美學生活!
林澄老師創作自述:她的系列作品以「龍」為模擬形象的依據,起因於2013年創作者到巴黎美院(École nationale supérieure des Beaux-Arts de Paris)當交換學生時一位外國朋友曾問到:「臺灣在哪裡?」當時,創作者以「龍」作為東方人的象徵,是經研究認為牠是由多種動物融合而成,由此反映臺灣多元文化的背景。因而在作品〈Je ne sais pas encore-Je reviens à Taiwan〉(中文:我仍然不知道我已經回到臺灣),即描繪一巨龍從臺灣出發,代表來自臺灣的我。以「龍」作為作品中的主要圖像,靈感亦源自臺灣廟宇龍柱或與龍相關之成語,如:望子成龍、龍鳳呈祥、人中之龍等。作品〈隆隆(2)〉可見一條龍攀於臺北建築101,創作者以廟宇龍柱之造型構作,表達龍護臺灣之意;而作品〈潛龍勿用〉之名來自《周易》乾卦,創作者輔以高空視點呈現,即是勉勵自己能以更開闊的眼光放眼國際,並在尚未成大器之前,應韜光養晦,等待時機成熟。
藝術家許崴滋老師畢業於倫敦藝術大學純藝術繪畫碩士。她試圖在藝術創作中實踐並記錄一種精神層面上的個體,探索其存在的意義。她說,“那是一種實現自我意識的感覺”。她追求對於意識的詮釋和描繪,以及對自我形式的探索,記錄著不同的狀態與形態,將自身滲透其中,並透過’線性’表達存在与與生命之間的聯繫。
從2019年底發生心冠肺炎COVID-19,然後急速的蔓延至全球,這三年來臺灣也受到疫情嚴重的影響,很多藝術活動因而中止或被迫延後舉行,2023年隨著病情被控制後,展開後疫情時代的來臨,各種藝術展演也開始升溫活動,建國科技大學美術館在這段時間推出「精•彩」聯展別有一番新氣象,除了對工筆藝術發展的推廣與持續探討,對於中部的民眾來說,一定程度對心靈美學的欣賞多了選擇與觀賞的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