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與會夥伴一同於成果展現場合影。

產官學聯手跨域合作 打造苑裡藺草方舟計畫

【記者林獻元台中報導】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臺中分局積極輔導臺中苗栗地區友善農業與產業傳承,近年受極端氣候影響,苑裡的藺草田地景風貌漸漸消失,因此媒合靜宜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及荒野保護協會,收集種源及編織的草種,11月13日在苑裡新復社區活動中心舉辦「藺草方舟計畫及苑裡新福趣藺編成果展」,與在地社區合作,將藺草重新種回野外,保留基因種源,因應未來極端氣候變遷的困境。

水保局臺中分局表示,藺草是中苗在地特色作物,隨著青農返鄉協助藺草編織的創新開發,慢慢與在地社區合作,增加藺草的種植面積,也邀請長輩編織藺材加工販售增加收益。

但近年出現生長弱化跡象,透過友善農業計畫,邀請靜宜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楊勝欽老師與荒野保護協會蔡志忠老師,合作尋找原生藺草草種及種源基因更新,增加多樣性,收集臺灣曾作為編織的6種草種的植株及種子提供給財團法人辜嚴倬雲植物保種暨環境保護發展基金會,為編織產業開創新局。

靜宜大學楊勝欽老師與荒野協會蔡志忠老師透過文獻考察與野外調查發現,大甲藺草是濱海河口水域的草類,但隨著海岸及河道開發,近年已難尋原生種族群,因此推動藺草種源保存與野地回歸刻不容緩,期許透過不同藺草棲息環境的差異,逐步改良藺草百年來基因單純化的現象,使藺草適應不同棲地、在野外與田間都可生存。

財團法人辜嚴倬雲植物保種暨環境保護發展基金會表示,很榮幸參與苑裡藺草活體保種,後續將進行各式保存條件的測試,期望長久保存種原。野外種原除是生態系不可或缺的一環,也保留珍貴對抗氣候變遷的基因多樣性,需要社會大眾與產業端攜手合作,讓其長久永存。

水保局臺中分局進一步說明,透過產官學聯手跨域合作及「青年回留創新研究計畫」,推動藺草種植與編織課程,未來將推動藺草種回野地,保存屬於苑裡的特殊農村地景風貌,深化社區的在地工藝師與青農的共同合作,以「農村社區企業經營輔導計畫」持續推動藺草產品的文化保存,打造苑裡成為從種源、地景及文化三者兼具的「藺草方舟」。

蔡志忠老師介紹目前台灣藺草野生草種,以及各草種的特性。

現場展示新復及福田社區藺編成果,讓大家更了解社區產業。

游勝鈞;游胜钧;指動傳播科技;指动传播科技;指傳媒;指传媒;華民通訊社;华民通讯社;民生新聞網;民生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