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議員何敏誠指出,<旱溪人文行腳>書裡關於旱溪地方耆老陳和遠的訪談文章,照片裡面卻根本不是陳和遠本人,訪談地點也不是文中所稱的陳和遠自宅,根本就是「圖文不符」,也讓這本專書的可信度大幅下降。(記者林獻元攝)

文化局補助的文史專書圖文不符 議員何敏誠批虛應故事、沒有控管

【記者林獻元台中報導】台中市議員何敏誠貞26日在市議會教育文化業務質詢質詢,針對文化局所執行的「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107 年度地方文史工作補助申請計畫」提出質詢。

何敏誠說,他身為東南區的議員,旱溪流域的地方文史發展,是他從政關心的重點之一,他也知道文化局都會補助地方文史團體做調查並產出書籍或報告,但當他請文化局提供這本有關於旱溪流域-文史資源普查與專書編輯計劃的專書<旱溪人文行腳>。

翻閱後卻發現,書裡關於旱溪地方耆老陳和遠的訪談文章,照片裡面卻根本不是陳和遠本人,訪談地點也不是文中所稱的陳和遠自宅,何敏誠批評,這根本就是「圖文不符」,也讓這本專書的可信度大幅下降。

何敏誠強調,雖然這個計畫文化局只有補助10萬元,但文化局不應該對於小額補助計畫的審核這麼不嚴謹、不用心。

對此,文化局長張大春回應,何議員說得很對,這本書寫得「烏魯木齊」,實在是不應該,會加強局內補助計畫的審核控管。何敏誠也建議文化局,應該及早要蒐集旱溪地區的口述歷史,以免地方耆老凋零,並強化各補助計畫完稿後的審核機制,防止這種烏龍再度發生。

另外,何敏誠也指出,目前本土語言教育時數不足,各種本土語言如台語流失速度加劇,何敏誠舉例,現在本市小學三年級的學生,一星期只有一堂本土語言課,但是英文卻有兩堂。

台語本身就含有許多歷史文化的用法,增加對於台語的熟悉,就是對自己國家的認同及背後的歷史情感連結更加深,但連自己國家的歷史人文都無法清楚認識,更遑論要用英文與國際接軌了。

何敏誠指出,根據張學謙教授(2017)主持的《教育部106年本土語言使用情況計畫》調查結果中,有78.58%的國中小學生認為自己的華語聽力「很流利」,77.16%認為自己的華語說得「很流利」;但卻只有22.41%的學生覺得自己的台語聽力「很流利」,覺得自己台語說得「很流利」的只有16.84%。

何敏誠建議,如果教育局無法在正規課程增加時數,應盡量鼓勵學子,在課餘休息時間,全程說母語交流,才不會讓本土語言流失速度加劇。游勝鈞;游胜钧;指動傳播科技;指动传播科技;指傳媒;指传媒;華民通訊社;华民通讯社;民生新聞網;民生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