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天津天后宮

▲國臺辦批準20個民間信仰主題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圖/關公文化旅遊)

大陸國台辦批準20個民間信仰主題海峽兩岸交流基地

【特派記者劉世鑫/北京報導】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22)日上午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主持本次新聞發布會。

朱鳳蓮在發布會上表示,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批準設立了一批以民間信仰為主題的海峽兩岸交流基地。

▲國台辦批準20個民間信仰主題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圖/翻攝關公文化旅遊)

發布會上有記者表示,2月8日國台辦介紹了目前已批準在山東、湖北、福建等24個省區市設立了91個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其中涉及民間信仰的交流基地有20個,占比21.98%。

朱鳳蓮對此回應,眾所周知,中華傳統文化在臺灣地區根深葉茂,各種民間信俗至今依然繁多且活躍,廣泛存在於臺灣同胞的日常生活中。

這些民間信仰都源自大陸,大多是隨明清時期閩粵民眾大規模渡海赴臺開墾定居而傳到臺灣,數百年間始終保留著對原鄉祖廟的虔誠尊崇。

朱鳳蓮說,1987年兩岸交流開放以來,臺灣民眾來大陸旅遊參訪交流超過1億人次。

一些民間信仰在大陸的祖庭祖廟和重要宮廟成為廣大臺胞來大陸的必訪之處,成為維系兩岸同胞民族認同、文化認同和情感聯結的重要場域和紐帶。

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批準設立一批以民間信仰為主題的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比如蘊含媽祖文化的福建莆田湄洲媽祖祖廟、天津天后宮,體現關帝文化的山西運城解州關帝廟、福建漳州東山關帝廟等。

設立這些交流基地是為了支持鼓勵這些地方加強建設、發揮作用,為臺灣同胞前來參訪和開展兩岸交流創造更好條件,促進同胞心靈契合。

我們熱忱歡迎更多的臺灣同胞到這些交流基地參訪交流。

山西—解州關帝廟(運城)

解州關帝廟位於山西省運城市解州鎮,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我國現存始建最早、規模最大、檔次最高、保存最完整的關帝廟宇,被譽為「武廟之冠」。

2011年「國際關公文化旅遊節」連續被評為中國十大人物類節慶活動之一「群星獎」類的項目獎。2012年11月,「關聖文化建築群」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2013年3月,被授予海峽兩岸交流基地。2015年6月,被授予「中國僑聯國際文化交流基地」。經過多年精心打造,解州關帝廟已發展成聞名中外的文物旅遊品牌,是海內外遊客、信徒觀光朝聖、尋根謁祖之聖地。

▲解州關帝廟(運城)(圖/中國臺灣網)

福建—湄洲媽祖祖廟(莆田)

湄洲島作為媽祖的誕生地、媽祖文化的發祥地、媽祖祖廟所在地和世界媽祖信眾的朝聖中心,在臺灣信眾心目中地位崇高,每年吸引了成千上萬的臺灣宮廟進香團和臺灣同胞來湄洲謁祖進香、參訪交流。

湄洲媽祖祖廟作為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2010年批準設立的海峽兩岸交流基地,以媽祖文化為橋梁和紐帶,充分發揮「天下媽祖,祖在湄洲」的優勢,以「迎進來、走出去」這兩條腿走路,靈活多樣、積極開展工作。湄洲媽祖祖廟著力打造媽祖文化品牌,推動媽祖文化向更大更廣泛的範圍傳播,不斷擴大媽祖文化影響力。

湄洲媽祖祖廟以媽祖信俗活動為基礎,以媽祖精神為內涵,以節慶活動為契機,開展多樣化的媽祖文化節慶活動。

▲湄洲媽祖祖廟(莆田)(圖/中國臺灣網)

青、白礁慈濟東宮(廈門、漳州)

青礁慈濟宮(又稱「東宮」)位於廈門市海滄區青礁東鳴嶺,白礁慈濟宮(又稱「西宮」)位於漳州臺商投資區角美鎮白礁村,二者相距不過數里。

宮內供奉著保生大帝即宋代神醫吳本,是閩臺、東南亞不少老百姓供奉的祖廟。

海滄青礁的慈濟宮和龍海白礁的慈濟宮於1996年11月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6年起,海滄舉辦首屆保生慈濟文化節。海峽兩岸(廈門海滄)保生慈濟文化旅遊節迄今已成功舉辦了十四屆,保生大帝神尊分別於2007年、2008年、2010年赴金門、澎湖、臺灣本島巡遊,吸引了超過100萬人次前來參加,已成為全球最有影響力的保生慈濟文化活動。

▲青、白礁慈濟東宮(廈門、漳州)(圖/中國臺灣網)

鄭成功故里(泉州南安市)

鄭成功是中華兒女、兩岸同胞共同敬仰的民族英雄,他驅逐荷夷、開發寶島、教化惠民的豐功偉績,愛國御辱、忠貞愛民、開拓創新、堅忍不拔的成功精神,已成為聯系溝通兩岸同胞骨肉情誼的精神紐帶。

南安市鄭成功故裏於2018年7月被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授予海峽兩岸交流基地,作為南安市名片之一的「鄭成功故里」在新時代煥發出了新光彩。

▲鄭成功故里(泉州南安市)(圖/中國臺灣網)

古田臨水宮(寧德)

古田臨水宮始建於唐貞元八年(公元792年),供奉的是福建兩大女神之一,被譽為「救產、護胎、佑民」的婦幼保護神——陳靖姑。

在海峽兩岸及港澳地區以及東南亞等華人聚居地有臨水宮分殿4000多座,信眾近億人,尤其在臺灣地區的信眾超1000萬人,分殿有400多座。

目前,古田臨水宮已成為臺灣了解閩臺關系、開展兩岸民間交流的重要基地,每年到臨水宮祖廟請香接火、觀光朝拜的臺灣信眾遊客近萬人次。陳靖姑信俗文化中蘊含的抑惡揚善、扶正驅邪、為民獻身的精神內涵,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慈愛濟人」的精神,深深融進了兩岸人民的血脈中,是兩岸同胞「人同祖、神同緣」的歷史印證。

2008年,古田臨水宮祖廟被列為「全國首批國家級涉臺文物保護工程」;2013年,被列為「全國第七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8年,獲批成為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和「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

▲古田臨水宮(寧德)(圖/中國臺灣網)

安溪清水岩(泉州)

清水祖師文化發源於清水巖,是泉州重要的民間文化信俗、「東亞文化之都」重要組成部分,已成為跨越全球、分爐數千、信眾上億的重要民間信仰。

尤其是在臺灣地區,遍布各個階層、各個角落,是聯結兩岸同胞根脈情感的精神紐帶。近年來,清水巖積極推動兩岸清水祖師文化交流與合作,全力把安溪清水巖打造成為臺灣同胞交流往來的「第一家園」。

清水岩於2020年12月30日被批準為海峽兩岸交流基地。

▲安溪清水巖(泉州)(圖/中國臺灣網)

東山關帝廟(漳州)

東山關帝廟位於福建省漳州市東山縣銅陵鎮岵嶁山麓風動石風景區內,始建於明朝洪武二十年 (1387年)。占地面積2400平方米,建築面積680平方米。

東山關帝廟建築布局嚴謹,大殿擡梁式木構架,單檐歌山頂,屋面飾以地方傳統手工藝剪瓷雕。廟內飾以金木雕、黃金漆畫、石雕等,有「藝術博物館」之稱。

1996年11月20日,東山關帝廟被國務院列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23年1月,東山關帝廟被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批準設立為海峽兩岸交流基地。

▲東山關帝廟(漳州)(圖/中國臺灣網)

開漳聖王祖地(漳州雲霄)

開漳聖王陳元光是一位造福鄉梓、厚德於民的歷史人物,他在歷史演進中被神化為民間信仰神祇。

後來,開漳聖王信仰隨87姓將士後裔播遷臺灣,跟媽祖、關帝、保生大帝共同構成臺灣最具影響力的四大民間信仰。

2023年2月8日,開漳聖王祖地被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批準設立為海峽兩岸交流基地。

▲開漳聖王祖地(漳州雲霄)(圖/中國臺灣網)

廣東—南山天後博物館(深圳)

深圳市南山天後博物館成立於1997年,占地面積2.8萬余平方米,位於深圳市南山區的赤灣港,西瀕珠江口,南面伶仃洋,與香港、澳門隔海相望。

民間又稱赤灣天後古廟,創建年代可遠溯至宋,是我國沿海地區最大的天後宮廟。明永樂初年,三寶太監鄭和奉明成祖朱棣之命,率領舟師遠下西洋,開創海上「絲綢之路」,赤灣天後古廟便是其重要的一站。2023年1月,被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列為海峽兩岸交流基地。

▲南山天后博物館(深圳)(圖/中國臺灣網)

三山國王廟(揭陽)

三山國王是中國民間重要的宗教信仰之一。據《明貺廟記》記載,三山國王「肇跡於隋,靈顯於唐,受封於宋」, 迄今已有1400年的歷史。

揭西河婆三山國王祖廟是海內外6000多座三山國王廟的鼻祖。廟祀千年不衰、香火鼎盛。每年前來拜謁祈福的各地分廟理事組織、周邊村落代表、民眾不計其數,歷經千百年,形成了一套古老而又獨特的祭典儀式。

「人同根、神同源」。近年來,兩岸民間傳播、弘揚三山國王文化的熱情日益高漲,不斷開展形式多樣的交流活動,共同研究包括三山國王祭典在內的三山國王文化。

▲三山國王廟(揭陽)(圖/中國臺灣網)

江蘇—慧聚廣場(蘇州昆山市)

昆山慧聚廣場占地面積約150畝,建築面積超6萬平方米。包括慧聚牌坊、慧聚文化廣場、天王殿、圓通寶殿、慧聚天後宮、後山花園、淩霄寶塔、媽祖文化公園、臺灣風情特色街、海峽兩岸文化交流中心、禪修酒店、壘球公園。

昆山慧聚廣場規劃建設始於2005年,廣大在昆臺商呼籲興建媽祖天後宮,滿足精神信仰的需求。

昆山市委、市政府從深化昆臺融合發展,增強臺商臺胞對昆山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出發,予以支持推動。

通過各方努力,2008年5月,一期開工建設;2012年2月,啟動二期工程建設。

2016年9月,江蘇省臺辦授予昆山慧聚廣場「江蘇省對臺交流基地」稱號。

2018年12月,被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批準為海峽兩岸交流基地。

自昆山慧聚廣場建成開放以來,相繼舉辦了一系列民俗、文化、體育等交流活動,密切了兩岸多層次多形式的交流交往,形成了兩岸共建精神家園的良好氛圍,也進一步擴大了昆山對臺交流合作的影響力。

目前,昆山慧聚廣場已成為昆山對臺交流的重要載體和窗口,已成為兩岸共同的精神家園和寶貴財富。

▲慧聚廣場(蘇州昆山市)(圖/中國臺灣網)

浙江—濟公故里(臺州天臺縣)

天臺,地處浙江省東海之濱,臺州市下轄縣,是國家5A級風景名勝區、國家生態旅遊示範區、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國家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

立縣1800多年來,素以「佛宗道源、山水神秀」而聞名,儒、釋、道三教在此交相輝映、和合共生。

這方古老而神奇的土地,降誕了舉世無雙的「活佛」濟公,孕育了內涵豐厚的濟公文化,滋養了慈悲仁慧的濟世精神。

2014年7月,天臺濟公故里被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批準為海峽兩岸交流基地。

「活佛」濟公出生地的天臺,這裡也是佛教天臺宗發祥地、道教南宗創立地、唐詩之路目的地、《徐霞客遊記》開篇地、和合文化發祥地、五百羅漢應真地、詩僧寒山隱居地、劉阮桃源遇仙地、王羲之書法悟道地。

濟公文化在臺灣深入人心,據《臺北市寺廟神佛源流》記載,中法戰爭時,濟公作為護神,隨軍入臺,後在全臺各地傳播,並逐步發展建立固定的濟公信仰場所。

目前,祭拜濟公的臺灣宮、觀、堂、殿、廟、寺達8000多處。

歷經800多年的傳承積澱,濟公文化薪火相傳、生生不息,成為兩岸同胞共同的精神財富和血脈相連的精神紐帶。

▲濟公故里(臺州天臺縣)(圖/中國臺灣網)

山東—泰山(泰安)

泰山位於山東省中部,泰安市境內,方圓426平方公里,海拔高度1545米。

泰山被譽為「五嶽之首」、「五嶽獨尊」,它雄偉壯麗,風光旖旎,歷史悠久,文物眾多,既是中華民族的象征,又是中國歷史文化的局部縮影。

1982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中國首例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

先後被列為世界地質公園、中華十大名山之首、中國首批5A級風景旅遊區、全國十佳文明風景名勝區。

2013年6月,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批準在泰安泰山設立海峽兩岸交流基地。

泰山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的設立,打造了獨具泰山特色的海峽兩岸交往交流的新平臺,開辟了魯臺交往交流的新渠道,對進一步弘揚泰山文化,增進兩岸民族認同感,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促進魯臺交流合作,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泰山(泰安)(圖/中國臺灣網)

長島顯應宮(煙臺)

媽祖文化與信仰傳承千年,有「南有湄洲,北有長島」之說,長島顯應宮與福建湄州島媽祖廟並稱媽祖「南北祖庭」。

長島顯應宮位於長島所轄廟島東部,占地90多畝,因明崇禎皇帝禦賜廟額「顯應宮」而得名,清咸豐皇帝也曾御賜「神功濟運」金匾。

公元1125年,福建船民移送一尊媽祖銅像供奉於顯應宮,這是存世的惟一一尊宋代銅身媽祖。

2023年1月,被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列為海峽兩岸交流基地

▲長島顯應宮(煙臺)(圖/中國臺灣網)

四川—梓潼文昌祖庭(綿陽)

「北孔子,南文昌」,文昌文化根植於中華傳統文化,行成以「崇文、弘德、明理、修身、助人、行善」為核心思想。

四川綿陽市梓潼縣是世界公認的中華文昌文化發祥地,七曲山大廟被譽為「天下文昌祖庭」。

2021年1月13日,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批準四川綿陽梓潼文昌祖庭設立為海峽兩岸交流基地。

近年來,綿陽市和梓潼縣充分發揮文昌文化的獨特優勢,以創建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為契機,持續深入同臺灣開展多領域、多層次、多維度的交流合作,取得積極成效。

梓潼已成為兩岸同胞共話親情、共敘友誼之地,共同發展的福瑞之地。

▲梓潼文昌祖庭(綿陽)(圖/中國臺灣網)

鹽亭嫘祖陵公園(綿陽)

「北祭中華之父黃帝,南祭華夏之母嫘祖」。嫘祖,亦稱「蠶神」,系軒轅黃帝的元妃,是中華民族的偉大母親,也是蠶桑文化和絲綢文明的發明創造者,與炎帝、黃帝同為中華民族人文始祖。

四川鹽亭縣是中華人文女祖嫘祖的出生地和歸葬地,被譽為「華夏母親之都,世界絲綢之源」。

2018年,鹽亭縣嫘祖陵風景區獲批為四川省海峽兩岸交流基地。

2021年7月12日,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宣布在四川綿陽鹽亭嫘祖陵公園設立海峽兩岸交流基地。

▲鹽亭嫘祖陵公園(綿陽)(圖/中國臺灣網)

重慶—關岳廟

重慶關廟原名關帝廟,因供奉關羽得名,始建於明神宗晉封關羽為帝之後。

1914年,嶽飛像並入合祀,改名關嶽廟,現位於渝中區李子壩坡137號(今嘉華大橋南橋頭佛圖關公園山林地帶)。

抗日戰爭時期,關岳廟經歷1939年「五三」、「五四」日機大轟炸。重慶關岳廟是中華民族誓死抗擊外辱的悲壯歷史見證地,凝聚海峽兩岸民眾深厚情感和文化共識。

近年來,重慶市充分運用重慶關岳廟得天獨厚的歷史文化資源開展兩岸交流合作,舉辦海峽兩岸岳飛文化夏令營、海內外岳飛後裔春祭大典、岳飛神像盛大開光典禮等活動,並應星雲大師發願贈送同祀岳飛造像赴臺佛光寺安坐、與臺灣日月潭文武廟締結友好寺廟等,吸引了海內外人士廣泛關注和積極參與。

2023年1月,重慶關岳廟獲批成為海峽兩岸交流基地。

▲關岳廟(圖/中國臺灣網)

內蒙古—昭君博物院(呼和浩特)

昭君墓座落於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南郊九公里大黑河南岸,始建於公元前的西漢時期,夯築而成。

墓體狀如覆鬥,高達33米,底面積約13000平方米,距今已有2000余年的悠久歷史,是中國最大的漢墓之一。

2020年12月,昭君博物院入選第四批國家三級博物館名單。

2023年1月,昭君博物院被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批準設立為海峽兩岸交流基地。

▲昭君博物院(呼和浩特)(圖/中國臺灣網)

甘肅—西王母宮(平涼市涇川縣)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臺灣同胞經長途輾轉大陸各地尋根訪祖,最終認定涇川王母宮是西王母祖廟之所在,西王母是臺灣信眾的「母娘」。

以此為緣起,30年來,大陸和臺灣上千個朝聖組織、民間團體,以女性為主的數十萬王母信眾來涇川尋根參訪、朝聖拜祖。

2015年6月,西王母宮被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授予海峽兩岸交流基地。

▲西王母宮(平涼市涇川縣)(圖/中國臺灣網)

天津—天后宮

天津天后宮坐落於東門外海河三岔河口西南,是天津市市內現存最古老的建築之一。

天津天后宮作為世界三大媽祖宮廟之一,在兩岸媽祖信眾中享有崇高地位,與臺灣媽祖宮廟、文化界、政商界人士交流頻繁,已經成為海峽兩岸文化交流的重要載體,在促進兩岸媽祖文化交流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2012年以來,天津天后宮重新修繕部分宮殿,專設了臺灣殿,建立了臺胞接待站,促進了兩岸媽祖信眾的交流和聯誼。

2016年9月10日,在第八屆中國·天津媽祖文化旅遊節開幕之際,被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授予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稱號。

▲天后宮(圖/中國臺灣網)

資料來源:關公文化旅遊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