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的食農教育與社區共同合作

食農共好-學校與社區成為神隊友

▲農場解說員說明木耳栽培管理

嘉義縣番路鄉大湖國小相當重視環境與人文的關係,培養學生對於家鄉與環境的關懷,是學校相當重視的一環。

在推動食農教育上也緊密地與社區中不同單位合作,在學校內進行食農課程和社區食材的應用,例如有機生態就可以和自然領域結合,讓學生從學校課程的學習中認識大湖的生態環境。

▲學生動手體驗製作太空包

大湖國小在校內老師的帶領,與社區內的大鑫農場協力合作下,用心規劃了參訪大鑫農場的食農課程,帶領學生們認識農場內的環境與木耳文化。由大鑫農場負責人魏嘉儀講解太空包殺菌過程及菇農獨家研發的「優質菌絲體」接種、栽培管理、採收等等的過程。

並參觀菇仔寮黑木耳生長狀況、也讓大家體驗早期人工手作勞累過程。最後還指導學生如何製作太空包,讓學生帶回學校內種植,在校內闢建幸福農場,打造一座食農教育的學習樂園。

▲學生DIY製作黑木耳太空包

大鑫農場負責人魏嘉儀表示,社區結合學校的食農教育不是要教孩子做一個農夫,而是給孩子多一個選擇。

若孩子長大後想返鄉,就多了一些和社區相處的元素,有機會回來當新一代的青農;此外,透過食農教育,也提供孩子及其家庭,獲得及選用食材的正確觀念。

▲農場解說員講解獨家研發的「優質菌絲體」接種

校長李奕龍表示,大湖國小的學生家庭務農的比例約占三分之二,當食農課程跟家裡的農作物相關時,更能引起孩子興趣。

學生邱欣錞分享,以前吃飯都會想挑食,但體會種植農作物的辛苦後,我都會把飯菜吃得乾乾淨淨。

▲學生動手體驗採黑木耳

大湖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姚偉文提及,近年來大湖地區的人口下降,孩子若能認識在地、對當地產生情感,才能扎根在地,也才有機會回來生活和工作,並將自己的家鄉介紹給別人。

學校在顧及學生學習、成長與發展的前提下,進行有效的連結、雙向溝通,不僅能互惠,也能影響地方人口。

食農教育就是重新建立人與食物、人與土地的關係,了解自己吃的食物、培養選擇食材的能力,並且對農業生產者有更豐富、立體的認識。大湖國小致力食農教育,除了連結社區內各組織之外,也讓返鄉的青農成為神隊友,讓食農課程與社區不僅成為孩子的環境教育,更為地方創生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