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萬『粽』同心黃鶴情」港澳臺僑人士聯誼會活動現場(圖/劉世鑫攝)

萬「粽」同心黃鶴情,用粽子勾出每位遊子的思鄉之情

【特派記者劉世鑫/武漢報導】「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千古傳頌的《黃鶴樓》道出了多少遊子對故鄉的眷戀之情。

▲ 活動現場(圖/劉世鑫攝)

6月2日,端午前夕,武漢港澳臺僑人士、歸國留學人員圍坐在如詩如畫的鸚鵡洲頭,聽鄉音、包粽子、敘鄉情,共觀英雄之城發展巨變,共謀同心融合發展大計。

▲ 「萬『粽』同心黃鶴情」港澳臺僑人士聯誼會活動現場(圖/劉世鑫攝)

一首極具武漢江城特色的《漢陽門公園》民謠響起,緩緩拉開本次聯誼會的序幕,「十年冇(沒有)回家,天天都想家家,家家也每天都等到我」,歌詞裡滿含每一位荊楚兒女心系桑梓、情懷故里的遊子鄉思。

精彩的文藝匯演和粽葉飄香的甜粽也緊隨其後,新朋舊友歡聚一堂,盡享荊楚端午佳節的特色民俗。

▲ 活動現場(圖/劉世鑫攝)

▲ 臺胞蔣紫嫣現場高歌一曲「我和我的祖國」(圖/劉世鑫攝)

跨越海峽而來的臺胞蔣紫嫣,不僅在大陸就讀知名大學學有所獲,還曾出演《何以笙蕭默》《最好的我們》《五月的花海》等電影,「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無論我走到哪裏,都流出一首贊歌」,溫婉而溫暖的歌聲表達 出臺灣同胞思鄉盼團圓、兩岸同胞血濃於水的骨肉親情。

「通過這首歌,我想說,海峽兩岸同胞要一起尋根、一起打拼、一起向未來」。蔣紫嫣表示。

▲ 活動現場(圖/劉世鑫攝)

▲ 活動現場(圖/劉世鑫攝)

▲ 活動現場(圖/劉世鑫攝)

將雪白的糯米放進綠色的粽葉,折粽葉、填餡、壓實、封口、紮捆……用五彩絲線,輕輕繞上幾圈,轉眼間一個個棱角分明的鮮綠色粽子展現在眼前。

一場熱鬧的包粽子大賽在現場演繹,大家紛紛「化身」包粽子高手,手法嫻熟,行雲流水般地完成著包粽子的各項步驟。一邊包粽子,一邊講述著各地的端午習俗。

「在澳門,至今仍有掛艾草、煮豆湯以及賽龍舟等習俗。龍舟寓意吉祥,人們都認為「龍舟水」是「大吉水」,按傳統說法,洗過「龍舟水」就會吉祥如意、事事順心。」來自中國澳門、武漢大學人民醫院麻醉科醫生蘇佳婷說。

▲(中三)李添濰攜全家表演詩歌《橘頌》(圖/劉世鑫攝)

來自香港的武漢海外聯誼會青年委員會副主任李添濰表示「香江與長江血脈相連,香港每年端午也會組織賽龍舟,鑼鼓震天的氛圍下,既能激發拼搏奮進的力量,更傳承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他在聯誼會上攜妻女一同身著傳統漢服,登臺吟誦了詩歌《橘頌》,道出情義濃濃。

▲ 主持人採訪武漢臺資企業協會會長蕭永瑞(圖/劉世鑫攝)

武漢臺協會長蕭永瑞祖籍武漢蔡甸,2020年以來,她帶領武漢臺胞抗疫團隊獲得民政部最高規格中華慈善獎,本人也作為大陸唯一一位女性臺胞獲得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全國三八紅旗手」。

她表示「兩岸都有慶端午的習俗,而且都差不多,臺灣那邊也有包粽子、賽龍舟等。

臺灣不僅有北部粽、南部粽、碱粽,還有極具特色的湖州粽。

就是將糯米用醬油腌出香味,配上透亮的蛋黃,鮮肉則是要一條瘦、一條肥,這樣吃起來多香又多汁。

臺灣吃粽子,喜歡討口彩、圖吉利,如『一口一中』,諧音考生高中;煮熟的糯米拌香油,配上鹵雞腿則是:棒棒腿,考滿分!」

▲喻鵬展示手機中美國加州湖北同鄉總會的端午視頻(圖/讀者提供)

「只要有中國人的地方,大家都會聚在一起品嘗粽子、歡度端午佳節。粽子裏不僅以味覺、嗅覺傳遞了家鄉的味道,還飽含著中華兒女共同的鄉愁記憶。」美國加州同鄉總會會長、省僑聯商會會長喻鵬感嘆道。

▲ 臺胞陳鈺樹(圖/劉世鑫攝)

端午節為中國人很重要的節日之一,象徵著家人團聚,透過節日,讓身在異鄉的家人或者是兩岸同胞,可以坐下來吃飯,聊天。

而身在異鄉的游子,便可將思鄉之情寄託在粽子上,希冀品嘗到屬於記憶中那片家鄉的味道。台胞陳鈺樹說道。

▲ 活動現場合照(圖/劉世鑫攝)

家是來處,愛是歸途,粽子的味道就是家鄉的味道。不論是在哪裡過端午,都是中國人的端午,都飽含著中華兒女共同的鄉愁記憶,深達骨髓,隨血脈奔湧,流淌在各地中國人的端午習俗中,變化的是地域,不變的是思源念祖的共同情感。

一曲《我的中國心》讓現場到達高潮,全體人員將濃濃的鄉情化作攜手同心,勠力前行的嘹亮歌聲,以歌聲表達港澳臺僑人士對祖國的深深眷戀,道出了海內外中國人認祖歸宗的文化情結,也映照出對武漢這座英雄之城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