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祖「定居」閩南山區 演繹300多年山海文化(圖/中國新聞網)

媽祖「定居」閩南山區 演繹300多年山海文化

【特派記者劉世鑫/福建報導】村民裝扮成蝦兵蟹將、水怪攔路,載著媽祖神像的轎子則沖破阻礙,突出重圍……閩南山區的山海文化民俗活動現場人聲鼎沸,濃烈而有趣的「媽祖出海」蔚為壯觀。

▲媽祖「定居」閩南山區 演繹300多年山海文化(圖/中國新聞網)

11日,梅林天后宮2023年媽祖聖誕節在福建省漳州市南靖縣梅林鎮舉行,吸引了海內外遊客前來觀看。

「媽祖出海」的儀式來源於媽祖踏浪救助眾生的傳說。整個儀式演繹了媽祖不畏風大浪高救苦救難的傳奇故事。每年的農歷三月二十一至二十三日,當地就會舉行相關祭拜慶祝活動。如今,這種民俗活動已經延續了300多年。

▲媽祖「定居」閩南山區 演繹300多年山海文化(圖/中國新聞網)

媽祖是漁民的守護神,梅林是山區,為何信仰媽祖?據梅林天后宮管委會常務副主任魏茂祥介紹,梅林當地村民多姓魏,魏氏開基祖在元朝末年遷居此地。由於窮鄉僻壤,魏氏子孫為了養家糊口,早在400年前便不斷漂洋過海,到南洋當苦力或經商。海上風大浪急,旅途險惡,生死難料,相傳媽祖是位護航女神,專門保佑漁民及船只。

於是,在明朝末年,留守家園的村民便從莆田湄洲島請來媽祖,到山裏供奉朝拜,祈禱媽祖保佑親人平安,同時也寄托自己對海外親人的思念之情。久而久之,媽祖便在山裡「定居」了。

▲媽祖「定居」閩南山區 演繹300多年山海文化(圖/中國新聞網)

在活動現場,「神明巡村」經過家家戶戶,所到之處鑼鼓喧天,村民燒香祭拜,而攝影愛好者則早早擺起三腳架,外來人士也紛紛聚集河岸旁,靜候「媽祖出海」。

中午12點,巡遊隊伍來到梅林溪。溪水中央,二十幾個未婚壯丁背著笸籮做的龜殼,稻草做的蝦皮,裝扮成蝦兵蟹將,在前頭攔路,還不斷用水潑轎子。兩條長龍將轎子團團圍住。這是海龍王帶著蝦兵蟹將,阻攔媽祖過海。擡轎的壯丁沖破重重障礙,直奔天后宮。

▲媽祖「定居」閩南山區 演繹300多年山海文化(圖/中國新聞網)

據了解,2009年9月,「媽祖信俗」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目前從湄洲媽祖祖廟分靈的媽祖宮廟有一萬多座,遍布五大洲49個國家和地區,媽祖信眾有3億多人。

「當地民眾有先拜媽祖,後拜祖宗的習慣,希望得到媽祖的庇佑。」魏茂祥表示,媽祖信仰在閩南大山裡備受推崇,而在外打拼的鄉賢受媽祖慈愛、無畏精神影響,積極熱心家鄉公益事業,力所能及為鄉親引薦、提供事業發展渠道。

▲媽祖「定居」閩南山區 演繹300多年山海文化(圖/中國新聞網)

返鄉參加民俗文化活動的澳門永靖同鄉會名譽會長魏勇彬,一提起家鄉和親人便心情激動。11歲跟隨母親從梅林鎮到澳門謀生的他,目前在澳門經營餐館,事業有聲有色。此次他邀請不少澳門同胞來到家鄉一睹山清水秀的環境,感受土樓生活和媽祖民俗文化。

「他們沒看過『媽祖出海』,也沒看過土樓,這次是大開眼界,都覺得這是我們民族的瑰寶,一定要好好傳承和發展。」作為在外打拼的遊子,魏勇彬希望未來用實際行動為家鄉公益事業獻一份力。

▲媽祖「定居」閩南山區 演繹300多年山海文化(圖/中國新聞網)

在澳門漳州同鄉總會副會長魏榮富看來,福建土樓是世界文化遺產,媽祖是沿海地區共同信奉的海神,「兩種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同時出現在梅林鎮的,這非常傳奇,很值得一看。」

▲媽祖「定居」閩南山區 演繹300多年山海文化(圖/中國新聞網)

魏榮富表示,希望當地大力挖掘土樓和媽祖文化內涵,結合豐富的山水資源,串點成線開發休閑旅遊業,同時希望為家鄉旅遊業發展做綿薄貢獻。

資料來源:中國新聞網